0281【改制!】-《大宋泼皮》
            
            
            
                
    第(1/3)页
    一省四部五院。
    这是此前韩桢与一众官员早就商定好的改制计划,也是他治下的政治框架。
    所谓三省六部,到了唐时,就已经开始改制了。
    以中书省与门下省为决策核心,是为中书门下,尚书省被渐渐剥离出决策圈。
    到了宋时,三省六部更是名存实亡,被政事堂与枢密院取代,彻底成了寄禄官。
    韩桢则直接剔除了尚书省,将剩余两省合并保留,中书门下,又称内阁。
    内阁人选暂定为四人,最高长官为中书令,下设中书舍人,及左右仆射。
    即,宰相,次宰,少宰。
    “赵霆!”
    “微臣在!”
    “着令赵霆为中书门下右仆射!”
    入阁了?
    赵霆先是一愣,旋即心头狂喜。
    原以为,自己此前声名狼藉,韩桢看在自己识趣且归顺早的份儿上,能维持原职就已经很不错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竟能入阁。
    虽只是右仆射,但好歹也进入了核心决策圈。
    念及此处,赵霆感激涕零道:“臣,不胜感激。”
    相处了这么久,赵霆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
    最初韩桢是想将他调往济南府当知府,但又有些不放心,怕这厮离了他就放飞自我。
    索性干脆放在眼皮子底下,时时鞭策。
    二则,赵霆作为真正意义上最早投奔自己的第一批赵宋官员,让他入阁,也能起到宣传效果,安抚赵宋旧臣。
    待赵霆表完忠心,韩桢继续宣布人事调任:“着令史文辉为中书门下左仆射。”
    “承蒙县长不弃,臣定当竭尽全力,以报君恩!”
    史文辉努力咬着牙,克制心中激荡的思绪。
    想他一介举人,有朝一日竟也能入阁出相。
    人生的际遇,当真是神奇。
    常玉坤面色不变,他对韩桢的任命,没有觉得丝毫不满。
    他心里很清楚,史文辉能入阁,是因为他军方的背景。
    以县长对军队的重视,内阁之中必有一个军方之人。
    聂东、魏大这等糙汉子不合适,这么算下来,也就唯有史文辉了。
    “谢鼎为吏部尚书。”
    “刘宓为户部尚书。”
    “王委中为刑部尚书。”
    “朱吉为密州知州。”
    “……”
    北宋的官员制度极其混乱,除了部门架构臃肿之外,官员职称也乱七八糟,甚么功臣号、寄禄官、差遣、散官阶……直让人一阵头大,也让后世研究宋史的学者头疼不已。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赵宋朝堂上,你随便指一个官员,让宋徽宗说出这名官员的完整官名,他绝对说不出来。
    所以,韩桢干脆统统取消,将官、品、差遣合而为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