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观摩会-《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3)页
    相比前辈们的开荒过程,嘉禾的开荒方式除了费机器、费油,对人还是相当友好。
    丰凯农机也调遣了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带着各种用以维修和更换的零配件支援了过去。
    其次河西乳业的新产品筹备,体育明星代言也相继有了结果。
    只等奥运赞助商的资格拿下,新产品发布和营销宣传也会大幅跟进。
    一项项的工作梳理完成,郭阳算了下时间,刚好能赶上卫关提到的玉米丰收观摩会。
    观摩会在玉门举行。
    一路上,沿途戈壁晾晒辣椒的场景再次映入眼帘。
    除了辣椒,韭菜和枸杞也是玉门的主要农业产业。
    这里的人均耕地达到了3.64亩,比张掖还高出了1.95亩。
    由于土地多,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上耕作粗放,养成了重用轻养,重种轻管的习惯。
    时不时就能看到部分乡村杂草蔓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郭阳到达观摩会现场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空地上展台的宣传海报上写着‘天禾种业,丰收华夏’的标识语。
    台下,则是一排排简易的塑料凳。
    但来参会的农户都集中到了展台后面,那里有一大片连片的玉米地。
    前面几排的玉米都被撕开了包衣,裸露出金黄色的玉米粒。
    而除了玉米,郭阳感觉最抢眼的是两台正在采收玉米的大块头收获机。
    玉米收获机通体浅绿色,机身上没有任何标识和文字,在阳光下看起来明晃晃的。
    郭阳问:“新产品上线了?”
    迎上来的卫关笑道:“还没有,这是试验品,西北暂时就只有这两台,余总让人送过来的,非得让试试。”
    郭阳说:“你们就不怕出点什么意外?”
    “来观摩会的基本都是种植户,关注的是天玉1号的种子产量和品种抗性,农机是好是坏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现场效果怎么样?”
    “很好,在抗性上没啥问题,玉米的长势也让农户很满意,都是老手,一搭眼,就能估个大概产量。
    天玉1号的最大卖点就是丰产性能特好,所以种植户都想看看到底能亩产多少。”
    郭阳跟着走进田地里,涌入人群中,听着种植户的议论。
    由于天禾的宣传作用,玉门周遭也来了近两百位玉米种植户。
    这个数量并不算少,除了制种玉米外,玉门的饲用玉米种植面积也就3万多亩。
    一百多户,平均流转种植面积100多亩,就是一两万亩的面积,已经占到一半的比例。
    在两台收割机正在收割的那块地里,一群种植大户聚在一起闲聊着。
    “富贵,今年你这是大丰收了啊,。”
    “嘿嘿,建国你不也是种的天玉1号,今年的产量能达到3000斤不?”
    “我是达不到了,但我感觉你有机会,天禾种业的观摩会可都选在了你这里,我看你那玉米棒子又粗又长,种得也密实。”
    富贵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收割机收获的场景,也露出了期待的眼神。
    “3000斤?产量真的能有这么高?”旁边的种植户问道。
    “是啊,现在一斤收购价0.5元,产3000斤的话,一亩地可是1500元。”
    “我今年种的青贮玉米,现在也到乳熟期了,预估收青贮一亩地才几百块钱。”
    “那还种啥青贮玉米?”
    “没办法啊,想种两季。”
    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玉门农业种植条件存在无霜期短,热量欠佳等限制因素。
    种两季时间不够长,种一季时间又有余。
    农户们自然是懂这个道理的,尤其是种了天玉1号的农户,更是纷纷吐糟。
    “又想省那点覆膜费用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