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高产农作物-《大明1624》


    第(2/3)页

    “朕听闻此物耐寒耐旱,而且产量极高,最高苗产可达到三千斤左右。”朱由校说道。土豆在后世最高苗产能超过一顿的,只不过在这个时期,这个种植条件下,朱由校不敢往高里说,只能往最低里说。

    “此物种植得当的确比粮食产量要高,但是却也达不到陛下所言的三千斤。”徐光启反驳道。

    “不,一定能达到,这件事情是朕在梦中,有神仙亲口对朕说的,朕相信这关系到如何选种,如何种植等多方面的问题。神仙不会对朕说谎的,他还说此物关系到帝国的江山社稷。”朱由校信誓旦旦地说道,口气几乎毋庸置疑。

    徐光启将信将疑地说道:“陛下,这臣不敢保证,但臣需要尝试。”

    “朕准备将京城外的皇庄用来试点,皇庄的佃户今明两年都不用再缴纳任何税收,只需全力配合你。这件事情朕准备完全交给你来负责,同时擢升你为礼部右侍郎,专门负责这件事情。此事可关系到天下百姓的生计,不可有任何懈怠。”朱由校叮嘱道。

    “臣领旨。”徐光启说道。

    “玉蜀黍知道吗?也叫玉米。”朱由校问道。其实现在玉米在明末已经开始在推广了,但是苗产不高。

    “臣知道,此物也能高产吗?”徐光启问道。

    “当然也能高产,只要要做好选种,育种以及满足种植条件,苗产达到五石不是问题。这次也必须同时培育。”朱由校说道。

    “臣领旨。”

    “还有一种,叫番薯,也叫红薯,听说过吗?”朱由校接着问道。

    “臣只是听说过,也吃过,但还没种过,听说在沿海地区有人种植。”徐光启回答道。这时红薯也才刚刚传入中国,种植历史才二十多年。

    “此物苗产能达到五百到一千斤左右,此物也必须同时培育。”朱由校叮嘱道。

    “臣领旨。”徐光启已经有点麻木了,他甚至已经开始相信朱由校真的见过所谓的神仙了。

    “番椒听说过没有?”朱由校又接着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