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国子监-《大明1624》


    第(2/3)页

    在洪武年间,国子监的监生参加国子监的考试,是能获得积分的,积分及格的是能获得出身的,“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到了永乐年间,监生历事变得更重要了,所谓的历事就是去政府部门做基础工作。历事出身成为了监生出身的唯一途径,历事合格就拔历授官了。

    而到了成化年年间例监越来越多,监生素质急剧下降,到明末就连舆论都轻视国子监,这个明朝最高学府成了一个笑话。学风败坏,士风日下,这也是明败亡的原因之一。

    孙元化在国子监挑选了半天也没挑出几名合意的人,他只得向皇上申请在举人中挑选。

    孙元化的申请,自然得到了朱由校许可。也正是这件事情,引起了朱由校对国子监的重视。他决定对国子监下重手。

    “国子监祭酒现在是何人?”朱由校问道。

    “南师仲,此人即将调任南京礼部尚书。”王礼乾回答道。

    “朕准备让刘宗周出任国子监祭酒,你觉得怎么样?”朱由校说道。

    刘宗周被誉为明代最后一个儒学大师,是心学的殿军人物,明亡后绝食而死。他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后世有学者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但让刘宗周出任国子监祭酒,朱由校又担心他会极力阻扰自己的新政,所以他才非常犹豫。但国子监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刘宗周无疑又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

    “这……刘宗周因弹劾魏逆和客氏被削职还乡,有大才,只是为人古板。”王礼乾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完全不知朱由校的意思。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先传刘宗周见驾。”朱由校决定先见了再说。

    “诺,陛下还有一事,东厂回报,贵英三日后进京。”王礼乾轻声说道。

    “这么快,先把他晾着,随时汇报他的行程。”朱由校说道。

    ……

    皇家艺术院临时搭建的舞台经过三天已经搭建好了,这次表演的《武悼天王》是精简版的,但是对戏曲的质量影响并不大。

    在这个时代,娱乐的方式不多,戏曲可以算是最受欢迎的节目。而这次表演戏曲的还是专门为皇家表演的,可以想象影响有多大,万人空巷都不足以形容这种盛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