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章 封闭东林书院-《大明1624》


    第(2/3)页

    ……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那怕朱由校已经在改变历史,但这次的驸马都尉依然选中的是南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刘宗正的儿子刘有福。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朱由校不由得感叹:真是夙世的姻缘,谁都拆不散!就不知道接下来的两个妹妹会是什么情况?

    二月初,朱由校再次召开内阁会议,商议新政的事情。

    “新政第一条已经实施这么久了,各地反馈的情况怎么样?”朱由校问道。

    “回禀陛下,根据各地州府回报的情况,应该说是好坏参半。”韩爌回答道。

    “杨爱卿,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朱由校问杨涟道。杨涟虽不是内阁成员,但这次杨涟也被朱由校喊了过来一起参加内阁会议。

    “臣以为新政第一条乃是利国利民之举,从臣的山东之行来看,以及从各地御史台得到的消息,各地的百姓都很非常喜欢使用银元,使用银元缴税之后,百姓的收入都有增长,但是当地的衙门并不喜欢银元,推行银元缴税之后,就意味着取消火耗,这让他们少了一大笔收入,这就让他们对新政推行变得阳奉阴违。”杨涟回答道。

    “各位对杨爱卿的话有什么意见吗?”朱由校问道。

    杨涟说的是事实,这里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对于朱由校的问话,众人都沉默不语。

    “杨爱卿,此事就缴给督察院来负责了,如果御史台有人敢同流合污,罪加一等。”朱由校冷声说道。

    “诺。臣一定会严厉处置此事。”杨涟回答道。

    “从新政第一条实施的情况来看,新政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推行新政的人。下面的人阳奉阴违,别以为朕不知道,百姓们都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谁敢再阳奉阴违,朕让他连红薯都卖不了。”朱由校怒道。

    经过这么多年,朱由校现在的气场越来越足,他一旦发怒,各位大臣都噤若寒蝉。

    “还有,山西、陕西、河北三省比试的结果已经出来,山西一地的优势明显,力压河北和陕西,尤其是陕西,居然会远远落后于山西,甚至都不如河北。”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东林书院只是一普通书院而已,陛下何故始终不肯放下对东林书院的成见?”高攀龙一听朱由校的话,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他立刻站出来坦言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