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 生产过剩-《大明1624》
第(2/3)页
“郭爱卿所言,朕也考虑过,但是爱卿没有发现粮食的价格比生丝和丝绸的价格涨得更快吗?民间常言:吃穿住行,吃是放在第一位的,现在帝国的粮食价格飞涨,就说明帝国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问题,朕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吃的问题,这关系到帝国的安稳,百姓有饭吃没丝绸穿还不会造反,但如果只有丝绸穿却没饭吃,那可是要造反的。”朱由校解释道。
朱由校知道不能从经济学上来解释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根本就没人学过经济学,虽然朱由校连半吊子都谈不上,但却比这个时代的人要知道得多一点,朱由校决定从简单的道理入手解释为什么要禁止“改稻为桑”。
朱由校说得通俗易懂,官员们也大致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现在虽然高产的粮食作物正在推广,但大米和小麦等日常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并没有立竿见影地下跌,而只是终于稳住了价格。
“陛下,臣以为缅挝、台湾、琼州、吕宋四藩司应该在禁令之外,甚至应该鼓励去这四个藩司种植桑田,毕竟这四个藩司正处于开发之中,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徐光启说道。
“徐爱卿的这个建议合情合理,就按徐爱卿所言来处理。”朱由校赞成道。
……
九月底,朝廷正式下旨,除了缅挝、台湾、琼州、吕宋、冷洲五地之外,其余各藩司严禁“改稻为桑”,并着各地衙门严查此事。与此同时,帝国银行开始停止对丝绸相关产业的贷款。
这条圣旨使得台湾和琼州第一次迎来主动移民的高峰期,商人们为了避开这条政策,纷纷主动到台湾和琼州两地开辟新的桑田。这也极大地缓解了持续了几年的“蚕吃人”的局面。
今年草原上再次发生了白灾,“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但内蒙古藩司相对草原上其他地区,今年还能勉强度日,这得益于官方对呢绒巨大的需求,在内蒙古藩司,毛纺织业是今年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产业,也是内蒙古藩司的支柱产业。而其他部落在连年的灾害面前已经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了。
现在整个内蒙古藩司都面临着来自其他蒙古部落的威胁,边境上风声鹤唳,满桂上疏,请求主动出击进入鄂尔多斯。驻扎在鄂尔多斯的济农额璘臣被林丹汗击败以后,鄂尔多斯已经落在林丹汗手里,但林丹汗接连被大明和后金击败以后,加之天灾不断,林丹汗的兵员严重减耗,现在兵力已经不足五万人。
收到满桂的奏章之后,朱由校特意前往大都督府商议此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