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选举阁臣-《大明1624》
第(2/3)页
“当然首先孙阁老,他可是陛下钦点的。”
“孙阁老是没错,但毕尚书也是不错的人选。”
……
投票的阶段,朱由校只准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但最后却用了大半个时辰。这是贵族院第一次选举阁臣,议席们都还有点不太适应,在朱由校几次催促之后,投票才终于结束。
计票也采用的是公开的计票的方式,朱由校甚至准备了一个黑板专门用来计票。
孙承宗的票数一开始就遥遥领先,计票的工作虽才开始一半,但每一张票上都有孙承宗的名字,孙承宗第一个胜出是没有任何问题。
计票工作进行到三分之二时,李长庚、毕自严、温体仁几乎也已经确定了,让朱由校有所意外的是温体仁,温体仁现在是礼部侍郎,威望并不高,但他在当年钱谦益一案中,温体仁办得极得圣心。但温体仁这个人为人圆滑、城府深、老谋深算,尤其善于窥测政治风向,而且在历史上,他在崇祯时期担任首辅之后,曾经为阉党翻案。正是因为朱由校了解温体仁的这些特点,这次推选阁臣,朱由校才愿意让他试试,但根据朱由校推断,他可能是很难当得上阁臣的,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胜出了。
接下来胜出的便是黄士俊,而周延儒却是已被淘汰了,剩下的胡应台、周士朴、张延登、唐世济四人票数非常接近,一直临近尾声四人还很难看出胜负,只是唐世济稍微处于弱势。
最后,胡应台和周士朴两人才胜出,这两人在历史上的记载都不多,尤其胡应台是本次推选阁臣最大的黑马,他现在还只是南京兵部尚书,但却没想到胜出了。而周士朴胜出还能理解,他现在可是工部尚书。
最后经过贵族院的选举,七位阁臣已经全部确定,分别为孙承宗、李长庚、毕自严、温体仁、黄士俊、胡应台和周士朴七人。内阁组建完毕之后,七部尚书也再次组建,除了孙元化担任农部尚书之外,谢升担任吏部尚书,侯恂出任户部尚书,姜逢元出任礼部尚书,张凤翼出任兵部尚书,冯英出任刑部尚书,刘遵宪出任工部尚书。
内阁刚刚组建完成,就收到了西安都督府关于囊囊大福晋一事的加急文书。
“插汉乃元朝的正统嫡传,手握元朝的传国玉玺,插汉之事的处理事关整个漠南蒙古的稳定,绝不可草率行事。”孙承宗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