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罪无可赦,情有可原-《大明1624》


    第(1/3)页

    感谢书友1127971347、不落小子等人的月票支持!

    ……

    《帝国报》上接连刊登了数篇关于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项羽坑杀二十秦军的文章,仔细分析了为何白起和项羽要这么做?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朱由校的意图,《帝国报》是皇室的口舌,朱由校为白起和项羽辩白,也就是在为孙传庭辩白。在朱由校的引导下,民间的舆论也开始发生了转变,“有罪,但情有可原”成了孙传庭坑杀四十万俘虏的基调。

    当然反驳《大明帝国报》观点的人也有很多,但在舆论引导上,朱由校不但掌控了《帝国报》,而且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使得反驳他的人发出的声音完全被控制在了一个范围之内,根本无法与他抗衡。

    在百姓的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观点,“坑杀四十万的俘虏是有错的,但如果不坑杀这四十万的俘虏,那么南征必定会失败,甚至此次出征五万大军以及数万民夫都将会客死异乡,两害相较取其轻,帝国绝不能为四十万异族百姓而牺牲上十万的帝国军民。”

    南征的大军在攻破多邦之后,一路势如破竹。在南征的大军围住安南的东都之时,孙传庭已经接到了来自京师的消息。

    “大人,从京师有消息过来了。”来秀才高兴地说道。

    看到来秀才的表情,孙传庭就知道京师这边传来的是好消息,“快,人在哪里?立刻传进来。”

    “诺。”

    来的人是大都督府派来的,行礼之后,递给孙传庭一封密封的军令。

    “来提督,你也看看。”孙传庭看完之后,递给了来秀才。

    来秀才快速地看了一遍,高呼道:“陛下圣明!”

    “孙大人,陛下还有口谕。”使者说道。

    “臣孙传庭接旨!”孙传庭恭敬地说道。

    “陛下说,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如果获胜,可将功折罪,如果失利,则数罪并罚。”使者恭敬地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