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家父母和别的人家的父母不一样,别人家的父母,天天的打来打去。整个家一点意思都没有。 还是自己家好啊。妈妈打爸爸,爸爸乖乖挨打,还得去哄妈妈。 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春夏悄悄的拿出作文本,写下了题目《父母的爱情》 都说家是港湾。 有的小朋友说,他们爸妈之间谈不上爱情。他们的结合。不过是家庭之间门户相当,条件相当,说媒的一撮合,或许就成了。 而成婚后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许很少去谈爱情,风花雪月对他们来说,远远没有柴米油盐来得实在,心安。 这样的港湾总是让人觉算不得依靠。 但我们家不一样。 人与人之间,怎么能没有感情呢? 特别是缔结婚姻关系的两个人无论他们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应该基于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对于幸福的“感知能力”,才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啊。 拥有较强幸福感知能力的父母,一定会细心地体察到孩子的每一个变化,围绕他的需求,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担当,所谓爱情与婚姻不同,就是因为爱情只需要尊崇本性,而婚姻,却必须服从于责任。 我的爸爸妈妈就很有责任。 我有了一点细微的表面,父母都看在眼里,用潜移默化额方式,来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而我的父母之间的相处更是如此,妈妈无论在外面多么强势,但是在家这里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姑娘。 对于爸爸来说我只是家里受疼爱的小女儿,而妈妈是受关怀的大女儿。 回到家的妈妈,就会卸下一身的防备,肆意的发泄自己的情绪,没事殴打爸爸,不过是一种撒娇,一种肆意妄为,一种心知肚明自己一定会被包容的情绪发泄。 而爸爸在外面一副吊儿郎当的,可是却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这个责任不是养家糊口那么简单。而是承载了整个家的情绪。 谁不开心,都可以在爸爸这里发泄,谁开心了也都可以和爸爸共享。 平时看上去,没什么用的爸爸,却总是在关键时刻,用非同寻常的手段,守住这个家。 他们两个在一起,有着老夫老妻的默契,还保持着初恋的温柔。 每次看到他们要背着我偷偷的约会,我是又好气,又开心。 婚姻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里面看到不同的自己。 父母让只有5岁的我对爱情充满了憧憬。 愿父母一切都好。 因为,当我眼中看到的都是美好,心情自然随之释放。 于1995年,七月夏的随笔。 多年后,此篇作文,成了北方被家暴的男子的安抚中心安慰剂。成了很多遭受家暴的男同胞最后的底线和藉慰。 (果然债多了不愁,蚊子多了不痒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