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缩影(上)-《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第(3/3)页

    在摩羯宫号正式可以进行甲板起降的时候,福克斯来到CAC要人,对方推荐了齐尔曼,此时的齐尔曼,已经会说一口颇为流利的粤语,而且还被他的华裔学员起了个中文名字“萧文”。

    2011年全澳大利亚人口普查中,来自中国的合法的澳洲移民约58万人,说普通话的有33万人,说粤语的有26万人,听说是首次被发现华裔普通话人群超出华裔粤语使用人群。

    在201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0万和28万,但是1986年的人口普查,只有20万左右的华裔,其中有18万人称以粤语为第一语音或者会讲粤语。

    由此推断,在中国未改革开放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澳大利亚的华裔人群是以粤语为第一语言的,没办法,本来下南洋的移民先锋就是闽粤浙的人居多,带来的只有闽语,粤语,吴语,客家语,官话甚少。

    即便现在福克斯开展了极为庞大的移民计划,可也短时间内改变不了粤语在澳大利亚作为第一语言的地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多时候不是不能凑在一起,而是实在凑不了,在西澳的华人已经有差不多350万人,但是这350万人里边识字率只有25%左右,知道这意味这什么吗?

    意味着剩下4分之3的华裔移民必须依靠其他4分之一的人帮助才能在西澳谋生,难不成这些连汉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人要自己找写满了英文或者其他国家文字的招聘信息找工作找房子吗?他们只能找本地和他们有着母国血统的移民前锋——以说粤语为主的华裔东南沿海移民。

    (本章完)

      


    第(3/3)页